文/艾格 圖/ Shutterstock
聽到法規,許多考生應該都聞之色變,在還沒接觸這一科之前,就已經認定「法科不好讀」、「背法條很累」。教導過無數上榜生的張中老師,教學稅務法規多年,認為稅務法規不是一門遙遠的科目,相反地,稅務法規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像是出門買東西,為什麼有些店家需要開發票,有些不用?如果從日常生活就能有「稅法 sense」,學習法條時就會更加輕鬆,也就不會覺得法條只能死記。
以口訣幫助記憶
以高考財稅行政中的稅務法規來看,較易出題的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稅捐稽徵法,另外還有地方稅目:土地稅法,其他稅目較少出題,準備上可以花較少時間。
準備順序來看,張中老師建議可以依照重要性排序,如上列六項稅目格外重要,應該優先準備,當基本觀念建立起來,再來準備其他稅目就會更加得心應手。至於法條如何記憶,張中老師則認為可以借助口訣的方式,「我舉土地稅法中的累進起點地價為例,法條內容為『累進起點地價以各該直轄市或縣(市)土地 7 公畝(700 平方公尺) 之平均地價為準。但不包括工業用地、礦業用地、農業用地及免稅土地在內。』出題者通常會考哪些土地不包括在內。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口訣記憶:『農工礦免』,只要記住四個字就能順利應答。」
學習法條要「整組記」
張中老師特別強調,稅務法規經常會在不同稅目看到類似的專有名詞,但是同樣的專有名詞,在不同稅目規定卻可能不太一樣,建議同學整理筆記時就要習慣做對照,讀到特定稅目中的某個專有名詞,要能立刻聯想到其他稅目的同樣詞彙。
這麼做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可以在作答時融會貫通、旁徵博引。老師舉例,2021 年政府積極打房,抑制房價的其中一個手段是課稅,與不動產相關的稅目例如所得稅、營業稅、土地稅、房屋稅等,都有可能列入考題。「我舉個例子,自用住宅重購在所得稅中有相關規定,在房地合 一所得稅、土地稅法中的土地增值稅也都有退稅規定,考題很可能就會考你住宅重購有哪些優惠措施,這時我們就要把不同稅目的內容寫出來。」
申論題答題策略與技巧
張中老師表示同學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申論題如何準備,甚至到了考前衝刺階段,還會有同學不確定自己的答題方向是否正確。
老師提醒,稅務法規申論題要想拿高分,平常基本觀念就要建立紮實,同時還要大量練習考古題,平時練習時可以試著把答案遮住,先問問自己,這一題會怎麼作答? 練習完再對照答案。老師也分享,稅務法規經常出現的三種申論題型:
◎ 直問題:例如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誰。
◎ 計算題:例如遺產稅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額多少、應退稅額多少。
◎ 情境題:例如張三有中華民國國籍與美國國籍,一年回台灣一百天,如果他在美國將財產贈與女兒,需不需要繳納贈與稅?
三種題型當中,老師認為情境題是考生需要花較多功夫準備的,準備方式就如同前面提及,應將法條與日常結合,從生活中去聯想法條如何應用。至於能否寫出流暢的答案,老師則建議多參加各種考試,訓練臨場反應。「有時候不是不會,是緊張而不會寫。」老師最後特別提醒。
國考是一場馬拉松,張中老師建議一開始要花 4 ∼ 5 個月的時間建立基本觀念,每星期至少花 3 ∼ 5 小時預習、 複習稅務法規;考前三個月則增加到每星期 9 ∼ 12 小時,外加勤練考古題。老師再次強調,基本觀念越紮實,後面複習速度就越快。此外,學習稅務法規不能悶著頭讀,要每天留意財經新聞,以及財政部、全國法規資料庫最新修法資訊,尤其是考前半年內通過的修法以及近三年內的修法,都有可能出現在當次考試題目,不可不慎。
詳細內容請參考2022MyPlus狀元大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