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的購屋指南,掌握3項指標成為幸福有殼族!

擁有一間自己的溫馨小窩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然而在薪水停滯、房價飛漲的這個年代,小資族即便積攢到頭期款,也可能面臨「有錢沒房」或「有房沒錢」的窘境。
By 加分誌 2022/05/19 00:00:00

文/Jordan      圖/Shutterstock

買房租房最大差異:房子是否成為你的資產

以長遠的理財規劃來看,買房會比租屋來得更划算,因為擁有自己的房產,將來不論自住、轉租或轉賣,都能保留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增加價值。假如大學畢業出社會,從22歲至80歲都選擇租屋,以月租金一萬五千元計算,一輩子都租房子至少需要花費近900萬元的租金,支出總額已經能支付頭期款買一間房子。

許多年輕人認為買了房就要背負一輩子的房貸,便打消購屋的念頭,不過,其實買房的重點不在於準備多少錢,而是每個月的收入是否足夠負擔貸款。假如10年後將房子賣掉、扣除房貸與利息,還可能多出一筆錢享受生活,就可以考慮執行買房計劃。以下為首購族整理三項買房的衡量指標,讓購屋不再成為你的千斤重擔。

化身有殼蝸牛的三項指標:

租金房貸比高於六成,不妨考慮轉租為買

租屋族何時該考慮入手自己的房子?「租金房貸比」是重要衡量指標,計算公式為「租金房貸比=每月租金÷該房房貸」。屋比房屋總監陳傑說,只要租金房貸比高於六成,等於大部份的租金都在幫房東償還房貸,此時不妨開始考慮轉租為買。

避免成房奴,購屋痛苦指數需低於六倍 

購屋痛苦指數又稱房價所得比,簡單來說就是「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計算公式為「房價所得比=購屋總價÷年收入所得」,房價所得比越高,表示買房的難度越大。根據世界銀行定義,房價所得比合理區間落在4~6倍之間,一旦超過6倍,房貸將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根據內政部統計,早在2008年房價所得比便超過合理的負擔範圍。



房貸負擔率不要超過40%

房貸負擔率=每月房貸支出÷單月收入,房貸負擔率比例越大,則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專家建議,一般民眾最好將房貸比重控制在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才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壓力。

房租漲幅更甚房貸,若想買房盡早入手

比較五年來七都(直轄市六都加上新竹)待售住宅的屋主開價與待租住宅房東開價的兩者走勢,待售住宅開價上漲13~30%,待租住宅開價上漲20~34%,國內七都租金漲幅均大於房價漲幅。以台北市為例,30坪住宅平均約月租5萬元以上,比起五年前相同條件的房屋租金高出1萬元。

政府目前亦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貸款(亦稱為青年首購),幫助20歲以上青年減輕首次買房壓力。想買房需趁早規劃,年輕時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並做好理財規劃,盡早脫離無殼蝸牛的窘境,將來更可以運用「以房換房」的方式,買到自己的夢想好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