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SA 圖/Shutterstock
智慧型手機成為現代人的一部分生命
走在台北街頭,等待紅綠燈的時間不只身旁的行人各個低著頭看手機,機車上加掛手機架的機車騎士們,也有不少人趁著停等時間滑社群軟體。大家都知道在駕駛中使用手機是危險的事情,但眼前的景象仍會讓人不禁疑惑:「為什麼視線就是無法從手機離開呢?」

「手機不離身」、「手機成癮」的議題雖然已非新鮮事,但前文提到的案例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個現象變得更加嚴峻。但多數人並不認為自己對手機的使用成癮,最主要原因在於社群軟體、手機遊戲等娛樂性的網路活動大量奪走了注意力,人們也從這些娛樂活動中獲得紓壓、快樂的目的。再加上許多生活大小事與手機的功能連結在一起,導致有太多行為需要倚賴手機才能完成,改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
你的注意力是所有人虎視眈眈的獵物
全球最大的娛樂媒體Netflix在2020年公開了一部自製的劇情記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邀請許多曾在全球科技龍頭任職的工程師現身說法,狠狠指出網路社群為現世帶來的危險影響。
這些社群軟體雖然讓使用者免費使用,但勢必要有收益才能持續經營公司,於是Google、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媒體將使用者的「注意力」販售給廣告商,藉以獲取龐大的廣告收益。注意力成為市場上人人競相追逐的商品,透過使用者行為分析、大數據、演算法,工程師掌握使用者的喜好後更能投其所好,最後讓你的社群形成「同溫層」。
你認為自己只是在社群媒體觀看朋友分享的生活狀態、興趣嗜好相關的各類資訊,殊不知社群媒體同時也追蹤、蒐集了所有你喜愛的內容。透過「隨時更新」保持新鮮感,利用「即時互動」營造真實世界的互動體驗,這些功能不斷給予你便利和愉快的正向感受,讓你長時間、習慣性地使用社群,因此等到你意識過來時,身體和大腦已經養成了使用習慣。

即使不愛了也放不下的原因:看不見的成本
除了社群媒體,手機遊戲(以下簡稱手遊)也是讓不少人沉迷於手機的一大主因。目前手機上的遊戲多為需要網路連線的線上遊戲,在行動網路的普及和手機硬體更新的快速發展下,遊戲的畫面美感、細緻度,以及操縱靈活度都不一定輸給電腦遊戲。加上多數手遊以基本免費的方式先吸引玩家加入,再進階讓玩家願意支付金錢「課金」購買遊戲中的各項服務。
為了讓玩家養成長期遊玩的習慣,許多遊戲會以「簽到送寶物」的方式讓玩家獲得好處,甚至還有以在線時間的長短提供遊戲內的物品。雖然這些獎勵並非高價值的物品,不過藉由「獎勵機制」讓玩家更積極地進行遊戲;接著利用「沉默成本」的理論,讓你因為捨不得放棄獲得的寶物和裝備、甚至是時間或投入的金錢,而繼續沉迷於手機遊戲的世界。
然而,想要改變社群和手機遊戲造成的使用習慣,就像是突然要你放棄最喜歡的食物一樣,需要有更強烈的意識控制自己「不做」,這個過程經歷的忍耐和抵抗誘惑都是反人類本能的行為,因此就能想像為什麼大多數人想要離開社群媒體,卻總是刪了又下載、關了又開;明明已經不愛某一款遊戲了,卻還是遲遲捨不得刪除,非要每天點進遊戲領獎才甘願。
瞭解使用習慣,別被科技綁架
iPhone的iOS系統中內建「Screen Time」的工具,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平均的手機使用時間,也會分別統計各個APP應用程式的使用時數。如果是Android系統的手機,可以使用台灣研究團隊開發的「Know Addiction」應用程式,追蹤記錄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次數。因此不妨先瞭解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當你「有意識地」注意手機的使用狀況,才能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