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月經貧窮」嗎?你不能不知道的一場月經革命

「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指的是生理女性因為經濟上的困難,以至於無法負擔生理用品的費用,也無法取得正常的生理用品。月經貧窮除了導致女性私密處易受病菌感染的處境,還會因為羞於啟齒造成心理問題。此文帶你認識「月經貧窮」,也溯本根源理解「月經汙名化」帶來的困境。
By 加分誌 2022/07/07 00:00:00

文/Szuan   圖/Shuttterstock

月經貧窮導致的女性困境

根據統計,女性一生大約會有400次月經、一次經期平均會用掉36片衛生棉,一生花費將近10萬元購買生理用品,這還不包含經痛請生理假被扣的薪水、購買止痛藥的費用。在2021年紐西蘭通過「學校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的政策前,更是每12位學生中就有1位因月經貧窮而失學。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對「月經貧窮」的情況調查,以3,000名年齡在18歲到49歲的女性為對象,其中以未滿30歲或家庭年收入低於300萬日元(約台幣100萬元)的女性為主。調查數據顯示:有8.1 %的女性時常有購買生理用品困難的情況,然而這些女性為了解決購買困難的問題,50 %會減少更換生理用品的頻率、40%會用衛生紙代替,但是此方法卻會造成70%以上的女性身體出現了不良反應。

各個國家應對月經貧窮的政策

在已開發國家,不斷調升的「月經稅」導致生理用品價格飆升,像是匈牙利的課稅更是高達27%,加上疫情嚴峻導致女性的經濟狀況更加困難。近年提出「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的概念,各國也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2020年蘇格蘭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免費贈送生理用品的國家,可以在教育機構和公家機關裡都能取得;過去在法國每3位大學生中就有1人經歷月經貧窮,直到2021年宣布在全國大學免費提供生理用品,才逐步解決問題;生理用品公司Always調查發現,在美國每5位女性就有1位面臨月經貧窮的處境,導致無法上學、成績低落的問題,因此2019年美國各州逐步實施校園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的計畫,目前已有21州受惠。

月經不只是女性的事,而是每一個人的功課

妳是否遇過月經來而被男同學取笑、被家中長輩禁止到廟裡拜拜,或是購買衛生棉送紙袋的狀況嗎?「那個來」、「大姨媽」總是用代稱和別人解釋月經,像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這些一一顯示社會對於月經的不友善與認知不足,在部分國家,月經甚至被認為是「不潔」的象徵,必須躲在家裡、不能外出。

避而不談更造成女性對月經來時的心理壓力、經痛不敢請假的困難,無力購買生理用品的弱勢族群更是過著不安全的生活,月經來時一天只換一個衛生棉,導致私密處感染,或是不敢出門工作的困境。提出「月經貧窮」的概念也許會讓許多人疑惑「為什麼月經需要討論呢?」但是從觀察自身周遭對月經的污名化,便有跡可循。

「每個月少喝一杯星巴克就可以啦」、「衛生棉免費,那保險套也可以免費嗎?」網路上的討論,時常看到沒有站在女性立場的言論,認識月經不只是女性的功課,期許男性也能理解女性月經時所遭受的困難,進而互相體諒。男性與女性並非以對立的立場對話,無論在家庭、或職場我們都有可能遇到周遭的女性因月經而困擾,站在彼此的立場思考,接納性別的差異,才有機會共同打造多元包容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