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ILY 圖/圍爸提供
2022 年 1 月,法院裁定台灣首宗同志雙親無血緣收養案例通過,圍爸與喵爸終於可以在寶貝女兒肉肉的身分證,印上兩個人的名字,也點亮了台灣許多渴望孩子的同志家庭的希望。
被切碎的人生與婚姻 遲來與未竟的同志權利
圍爸與喵爸從大學時期相戀,愛情長跑十多年, 走入婚姻並育有一女肉肉,乍聽之下一切順遂美滿, 但那是屬於異性戀的腳本。身為同志伴侶,兩人必須從結婚權開始奮鬥,生活也被法律與訴訟規定的種種時程切碎、分割,收養之路更是曲折難行。
同志收養之路漫漫
2014 年,圍爸與喵爸的甜蜜同居生活已滿九年,兩人決定與其他五對同志伴侶一同向戶政事務所申請登記結婚, 希望讓政府看見同志成家的需求。而在同婚仍未合法的年代,他們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然而他們並沒有就此放棄,在隔年開始瞭解收養流程,為了成為有小孩的家庭作足準備。兩人的粉絲專頁細細記載 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不斷的來回呈送文件,親密關係、經濟狀況被攤在陽光下,由社福機構一一檢視,圍爸坦言,「要很誠實的面對自己,全部都要揭露出來給不認識的社工知道。」
此外,兩人也需擬定一套縝密的育兒計畫,「明明就沒有養過小孩,卻要我們把打算如何教養規劃出來,還要回答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太難了。」
經過多年努力,他們終於在 2019 年迎來女兒肉肉,然而卻是由圍爸「單方」先收養,兩人也在收養入戶後,正式登記結婚。原因在於,現行同婚法規定同性伴侶僅能收養配偶的「親生子女」,同志家庭也因此走上「先有後婚」與收養親權訴訟的漫漫長路。

那段「被迫單親」的日子
因為法律限制,這對同婚家庭「被迫單親」,無法擁有許多原本應得的福利與保障,讓這對新手爸爸的育兒路走得異常艱辛。
其中,因為喵爸在法律上與肉肉並無親屬關係,僅有圍爸能申請半年的育兒假,加上兩人都是朝九晚五的教職人員,光是兼顧工作與孩子就讓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更遑論還要跑司法訴訟,「只要醒著都是在工作,跟學校工作、跟孩子工作。」
此外,無情的疫情打擊造成幼兒園停課,更讓兩人的處境雪上加霜。對於共同親權的漫長等待,也導致喵爸的心理 健康出問題,「喵的憂鬱症發作,親權一直都無法有進展讓他自我攻擊,覺得同志就是次等人,沒有資格被社會好好對 待。」
「如果是異性戀,就不需要為了孩子的親權這麼費力」, 圍爸道出同志收養家庭無法擁有基本權利的心酸。
幸好,烏雲總會散去,深愛女兒的喵爸,今年初也在法律上獲得與肉肉的親屬證明,不再需要擔心女兒住院卻無能為力,憂鬱症也慢慢好轉。
愛並無不同「為了孩子一起努力」
撫養孩子絕非易事,究竟如何給肉肉最健全的愛,也是這對新手爸爸一直在摸索的課題,而他們與天下愛子女的父 母無異,只希望女兒能夠「健康快樂」。
圍爸強調健康包含生理與心理,希望肉肉在民主與尊重的環境下成長,因此家裡大小事都會經過協商,「我們相信 肉肉可以聽得懂,把他當成人而不是動物。」他也笑說有時健康、快樂就彼此衝突,像是肉肉喜歡吃糖果,「有時太快樂糖果吃太多,就對身體健康不好。」
對於性別教育,圍爸更是小心翼翼,從小就希望培養肉肉多元的性別概念,「我都不給他看傳統的格林童話, 刻板和有毒的東西太多了,《狼來了》、 《小紅帽》都不看, 為什麼牧羊人就是男的?還有公主系列,女生都那麼弱, 每個都像沒有能力一樣。」
除了鬆動性別框架,圍爸喵爸也考慮到肉肉是生理女性,「會讓他知道社會上若對女性不公平、要如何應對」,兩人身邊也有許多女性朋友,所以也不擔心女兒缺少可以溝通、學習的對象。

共築同志家庭友善的社會環境 讓孩子快樂成長
除了滿滿的父愛,肉肉也十分受到祖父母的疼愛,圍爸形容有了孩子後,與各自的爸媽有更多的互動,「爸爸會載 媽媽過來,即便要花一個多小時,也願意來回接送,很願意陪肉肉一起玩。」
圍爸指出兩人的出櫃經歷雖沒有劇烈衝突,但「孩子出櫃,父母入櫃」,過往社會對於同志的不理解,仍讓父母在 試圖接納孩子性向之餘,承受著不少旁人眼光。
而隨著討論與互動增加、社會風氣轉變、同婚合法化,都正將社會形塑成一個對同志更友善的環境,「對孩子來說 是好事,社會去理解接納,看到同志家庭真實樣貌。」
圍爸也笑說台灣人其實很友善,有時被詢問誰是爸爸, 誰是乾爸或叔叔,「我就會說『我是 Daddy、他是爸比,我 們都是他的爸爸。』社會還在慢慢熟悉、接納同志家庭,不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知道他只是沒遇過,很訝異。」
儘管同志家庭已漸漸融入社會,現行法律仍有許多改善空間,不管是收養、人工生殖與親權認定,都讓同志家庭必 須為了基本權利傷透腦筋,「法律上的不平等很難解釋,大家都以為同婚通過可以收養,卻沒看到公投其實留下後遺症,只給了結婚權而沒有留下親權。」
對於孩子的愛,夫夫、妻妻與夫妻並無不同,卻因為性向遭受到諸多阻礙。同婚與收養問題並不只是同志的課題, 需要更多人一同討論與參與,打造更適合同志家庭的社會、 讓孩子都能在其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