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ANCY 圖/Pexels
審視環境,找到最佳避難位置
地震來臨時,第一時間應該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記住口訣「趴下、掩護、穩住」,找到桌子「雙肘雙膝跪姿、頭部壓低、雙手緊握桌腳」。平時就應固定大型家具,否則地震發生時應盡量遠離可能倒塌的家具、墜落的物品及窗戶或玻璃。如果地震時人在床上,應該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在浴室時因為空間溼滑,不要急著離開,避免滑倒受傷。
若地震來時在戶外,乘坐電車要緊握扶手,避免緊急煞車;在地下街可能停電,建議沿著牆壁走,否則可能會因為人群推擠受傷;在電梯中要立刻按下各樓層按鈕,確保電梯在最近一層停下。

若居住於沿海,應該遷移至高地避免海嘯,水庫下游地區的居民也要小心水庫崩塌。從高樓疏散時,要謹慎避免驚慌,否則引發踩踏事故,會造成骨牌效應,並堵塞出口。
「先求活命, 再談逃出」
遇到地震時,你可能想起曾聽說過要打開大門,避免變形無法逃出,或是關掉爐火、甚至是躲在冰箱旁邊,有些人也會驚惶地想到處確認家人安危。當地震仍在搖晃中,切記「先求活命, 再談逃出」。移動過程很可能遇到家具傾倒、甚至容易跌倒、滑倒。冷靜地找到躲藏的位置,更能讓你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平時準備救災包
讓你待在家中,當地震搖晃結束,應該迅速拿起防災包離開室內。
防災包建議是方便攜帶的雙肩背包,並依照家庭成員分別準備。內容物中,最重要的是食物,成人每日需要500大卡熱量,如巧克力、餅乾等高熱量食物,較不佔容量,在需要時可迅速補充營養,也可以準備好開的即食罐頭和口糧。人體72小時內需飲水至少3公升,雖然考量重量無法準備充足的水,放上一瓶礦泉水,就足以救急。不建議選擇茶飲、咖啡等利尿飲品。
除此之外,要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你必須準備小毛毯避免失溫,手電筒、粗棉手套可以讓你更好找到方向逃生,哨子可以讓你更容易被搜救,急救藥品、ok蹦等也不可少。準備好重要證件的影本和現金,更能讓你應付緊急需求。
天災無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以更萬全的準備應對。平時多注意防災資訊、多演練,也可以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查詢住家附近是否有斷層,並和家人約好。注意地震後的餘震,當一個斷層許久沒地震,可別掉以輕心,之後可能會有較大的地震。只有時時保持警覺,才能增加存活率,降低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