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MANDA 圖/Pexels、台灣地震監視直播、Windy、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3D災害潛勢地圖 網站擷取
台灣是個天災頻仍的島國,位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亞洲大陸東緣的亞熱帶地區,帶來的不僅有無法預測的頻繁地震,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季節性的梅雨、颱風帶來短時間內極高的降雨量。加上台灣脆弱的地質結構,淹水、海嘯、土石流都是常見的災害。
現今網路發達,人們習於在上網搜尋資訊,現在有許多災害即時預警、報告都能在網路上取得,讓你安心之餘,還能抱團取暖。

地牛翻身震幾級?
全台分布的地震測站,監控著各地斷層帶的活動,現在較大震度的地震發生時收到的「緊急警報」簡訊越來越即時,平時還是要做好防災準備、定時更新地震逃生的自保資訊。
地震後人們常有餘震的憂慮、也難免疑神疑鬼「現在有震嗎?還是我的心跳?」以下介紹兩個地震即時資訊來源,有了切實的資訊後,便能緩解面對天災的恐慌。
1.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最近地震
在交通部氣象局的網站上,地震資訊中的最近地震,會更新即時地震的報告,包含地點、震央深度、震度、地震規模、乃至有感地震在全台各縣市的震度,對想要了解當前地震有多大的人來說已足夠。
2.台灣地震監視直播
在YouTube平台上,貼心的設有「台灣地震監視直播」,包含地震速報與強震即時警報,各地震測站何時被觸發、這次地震擴散的範圍,都會在直播聊天室中即時更新。當你一天遭遇好幾個地震、或是想和網友們一起抱團取暖,這會是你不錯的選擇。

風雨無阻報你知
台灣除了地震,最常被提起災害的就是颱風。颱風帶來的雨量與強風,無論是在都市內還是郊外,都容易造成危害,海岸邊的風浪危險也在颱風警報時一再被提起。而目前對暴雨致災的定義,以24小時累積降雨量為標準。降雨量過多,容易引發淹水、土石流、河川暴漲等災害,衍生的水庫洩洪問題,若無即時預警,也容易危及仍逗留在河邊的民眾。
1.多功能的天氣動態:Windy
天氣即時動態網站Windy提供雷達、衛星雲圖,也能查看風速、溫度、降雨、空氣品質等,是一個介面簡潔、十分強大的系統,網站下側的時間線提供一周以上的天氣預測。Windy也推出iOS、Android的手機APP可供下載。
2.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
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警戒資訊提供淹水、河川水位、水庫放流警戒,地圖中也有各處水位站的即時監控可查看。若你需要常常關注水情訊息,也可以填表接收淹水警戒簡訊。

預先蒐集防災資訊
大部分時候,天災總是來的猝不及防,而能夠預知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為此做出準備就顯得十分重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官網,對台灣發生的淹水潛勢、火山潛勢、山崩、土壤液化、斷層等災害的原因與防治有簡潔易懂的說明,更使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製作了{3D災害潛勢地圖}。在這個地圖系統中,匯集了對各種災害潛勢的預測、模擬災害程度的影響範圍等。
你可以在{地圖查詢}中輸入地址,就能了解附近有無斷層、是否容易淹水、土壤液化發生的可能性,對了解住家、生活地點的災害潛勢非常有幫助。
說起各種災害,就免不了老調重彈的說起預防與防災準備。生活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海洋島國,擁有對災害的基本認識與災害發生時的自保方法是重要的,也別忘了定時接收災害防治的資訊更新。
在災害之中,人面對龐大天災的恐懼,只能依靠自己克服,知道災害即時資訊的獲取渠道與自身生活中的風險,能讓你較有準備的面對未知,並防範於未然。
延伸閱讀
地震來臨不慌張!你不可不知的防災準備
亞太社企高峰會/韌性城市,看看日本、高雄是怎麼做的
讓氣象更親民,連結人與地球的轉譯者—專訪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鄭明典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