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降門檻不採計國、英,少子化有什麼衝擊?

今年幾所大學部分校系陸續宣布不採計國文、英文,應該令不少考生額手稱慶,其實這是為了應對少子化浪潮。高教所採取的招生措舉,卻像未爆彈一樣,為台灣的教育、及國家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憂。
By 加分誌 2022/12/07 00:00:00

文/AMANDA  圖/Pexels

繼台大宣布112年度部分科系不採計國文,東海大學數個科系也宣布明年將不採計學測英文。從數據上來看,明年(113學年度)不採計英文的校系過百。高教想方設法的降低入學門檻,究其原因,是因在少子化的衝擊下,面臨嚴重的招生缺額問題。

降低入學門檻搶學生

明年取消採計英文的校系中,包含參與教育部大專雙語化學習計畫的老牌私校,及老牌工科、商管科的院校。

普遍來看,目前不採計英文的大部分都是私立大學,國立大學前段班則有不採計國文的趨勢,如今年台大工學院除醫學工程系、土木系外,其餘四系皆不採計國文。連熱門科系都擔憂入學門檻過高,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招不到學生。

在五選四的學測新制下,各校系已普遍實施五選三的科目採計,否則必然招不滿缺額。

因少子化現象學生一年比一年少,高教招生的需求人數遠大於學生數。當前段班、國立大學將成績較好的學生囊括殆盡,私立與末段班大學只能降低入學門檻,只求學生「先註冊」,填補招生缺額。而私校「開大門」減少參採科目,也令本就處於劣勢的科大招生雪上加霜。

2030雙語政策:教育藍圖成空話?

學測個人申請不採計英文的比例愈來愈高,反觀政府2017年開始力推的「2030雙語政策」,意欲把台灣打造為中英雙語國家,令台灣年輕人更具國際競爭力,卻與高教的招生困境相互矛盾。

放棄採計英文大多是總體排名靠後的私立大學,讓人憂心台灣英語雙峰化加劇,英語好的人越好、差的人越差,雙語教育藍圖可能成為泡影。

不採計科目,恐造成學生素養低落

此外,大學門檻大舉降低,也使得校系招收到的學生,有成績一屆不如一屆的情形。單以成績來看,各校系招收到的平均分數逐年下降;從各科目素養上來說,原先就有國高中教學內容不符大學教育端期望的情形。國文方面,無法書寫邏輯通順,語句流暢的論文一直為人詬病;大學本身就設有英文畢業門檻,學生的英文能力卻良莠不齊,許多都需要在大學「從頭教起」。

而在各大院校陸續實施不採計英文、國文,學測分數「五選三」的策略下,這種學習素養不足的情形恐將加劇。學生無法具備足夠的能力,與雙語教育的願景背道而馳。

延伸閱讀

少子化衝擊,私立大學存續岌岌可危!

台灣出生率全世界最低,這些國家其實也有相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