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格 圖/ envato elements 提供
國考電子學是一門範圍很大的考科,雖然考題的難度與廣度,普遍來說沒有研究所的考題來得困難。 但是有鑑於電子學申論題往往出得較選擇題更深,考生不見得容易回答。 因此,電子學老師楊柏總會在開始上課前,這麼告訴學生: 「面對國考電子學考科,應該要先了解元件的物理特性與用途,再接著熟悉元件電路分析。 有這樣的思維邏輯,準備電子學會更有條理,也會幫助自己記憶。」
先推導,再記公式
電子學是一門要記憶許多公式的考科,這也是多數同學的噩夢。對此,楊柏老師建議:「我知道同學覺得背公式很困 難,往往背了一大堆公式,最後卻忘這個、忘那個,或是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怎麼運用公式。會有這樣的困擾,通常是因為沒有先了解公式的原理。以我上課來說,我會先跟同學講解每一個公式的由來,藉由推導的過程,引領同學逐步認識公式。 認識公式,就會更好記憶。」
此外,有很多同學問楊柏老師:「老師,我已經搞懂公式的原理,但有沒有什麼方法幫助記憶公式?我就是背不太起來, 怎麼辦?」
楊柏老師回應:「我舉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簡稱 MOSFET) 為例。同學學到 MOSFET 的時候,會發現有分成兩種:增強型(EMOS)、空乏型(DMOS)。然而,這兩者的轉移方程式, 也往往是讓同學相當苦惱的。以下是我提供的記憶方法,供大家參考。」

做電子學考古題有訣竅
楊柏老師形容,電子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舉凡我們每天都會用的智慧型手機,到現在相當熱門的電動車,都會牽涉到電子學。老師強調:「同學剛開始準備考試時,可以先去瞭解電子元件的物理特性,接著瞭解應用在電路的用途,就會有助於分析電路。」
確實了解電子元件的物理特性,以及應用方法後,楊柏老師強烈建議,務必練習考古題。「從我們看了這麼多年的考題,可以發現出題是有一定的範圍的。同學考古題做多了,就會更了解現行考試的常考章節與考試深度。接著就可以從這些章節進一步加強自己的熟悉度。若時間有餘裕,再補強其他章節。」
至於考古題要做幾年內的,老師則建議以十年為限。可以從考選部列印歷屆試題,給自己設定時間,規定自己在時間內完成作答,同時也可以練習正式考試的臨場反應與手感。
考試會考!電子學重要章節
電子學的章節中,老師覺得雙極性電晶體(BJT)及場效電晶體(FET)交直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電路分析技巧很相似, 這兩個電晶體的應用,未來會往後延伸到電流鏡、多級放大器及差動放大器等等電路。
申論題作答最忌諱「執著」
當拿到申論題試卷,楊柏老師提醒同學,一定要先看過所有題目。瀏覽試題的同時,可以先判斷哪幾題自己比較有把握,或是比較沒把握。「以電子學來說,無須按照題序回答,同學可以先以自己有把握的題目開始答起。至於沒把握的,如果你想了 10 分鐘還是想不出答案,那就先跳過吧!不要過度執著自己不會的題目,先把會寫的寫完,最後再來處理沒把握的。若還有多餘時間,再做檢查與修改。」
老師接著提醒:「這是一門有機會單題拿滿分的考科, 只要答案對了,且計算過程工整、仔細,就有機會拿到滿分。但相反地,縱使計算過程都沒問題,但最後答案卻寫錯,也是可能一分都拿不到。」
此外,計算過程難免會塗塗改改,老師建議:「盡可能保持答案紙的整潔,可以先確認自己會寫,再動筆。而不是不確定就急著動筆,然後不斷塗改。這樣會導致閱卷老師難以閱讀,進而影響分數。另外就是要確定自己有寫題號,否則老師發現答案對不上題目,同學可能連分數都拿不到。」
面對電子學這個科目,楊柏老師認為無需過於緊張, 只要跟著老師的上課進度學習,並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拿到好分數。楊柏老師也建議:「電子學幾乎都是計算題,需要清楚的思緒。因此建議同學, 接近考試時,應該要參考考試的時間,調整自己的作息。 舉例來說,電子學若是下午四點考試,考前可以安排該時段練習考古題。如果平常有午休的習慣,就要盡快調整, 以免大考時影響思考。」
最後老師勉勵同學:「在準備考試的路上,難免心情 有所浮動,同學適時調整自己的步伐,複習課程內容持續推進,告訴自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