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企業壟斷,保障公平競爭 專訪公平交易委員會-李鎂主任委員

「公平交易法」是保障市場自由競爭、促進經濟健全發展的法規,主管此法規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則是維護市場秩序、防止壟斷獨占的重要機構。為了更深入瞭解公平會的任務和責任,我們有幸邀請到李鎂主委接受專訪,告訴我們公平會在維護市場秩序所做的努力,以及她個人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分享。
By 加分誌 2023/04/17 00:00:00
文/邱立崴 圖/KLEIN、公平交易委會提供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鎂簡介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畢業
經歷: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科長、專門委員、法務室主任、組長、主任秘書、副局長
   交通部訴願審議委員會編審
   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
   經濟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會計師懲戒委員會委員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委員
   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偵查經濟犯罪中心諮詢協調委員會委員
   考選部專利師考試審議委員會委員
   東吳大學推廣部兼任講師
   律師高考及格



公平交易委員會的任務與重要性

許多民眾對於「公平會」的職掌不太清楚,也不乏以為只是要「保護消費者權益」。若以球賽來比喻,或許就會比較簡單明瞭:一場競賽中每個球員全力以赴,不打假球,公平競爭才能讓球賽更精彩,進而讓運動產業興盛。同理,公平會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市場有個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如此商業活動才會繁榮。 

企業一旦以大欺小或者通吃,競爭便處於不對等狀態。對於市場力量較大,有能力決定價格或遊戲規則,可能造成獨占或影響交易秩序的企業,公平交易法對其行為便會有所規範。「公平交易法」規範的對象是事業,而「消費者保護法」是保護個別消費者的私權,性質雖不同,但並非完全無關。有良好的交易秩序,消費者也會因此受益。
 
公平會的日常:主委的工作是什麼

公平會是執法單位,而身為主委,花時間處理民眾檢舉,以及由公平會主動調查而來的案件,判斷是否違法,便是每日基本工作。除此之外,主委對內要處理會務,關心同仁士氣,建立好制度和環境;對外則須經營「公平會」的品牌形象,讓外界產生信任感。若遇到法規僵化,則須與時俱進,檢討法規是否該更新,和社會發展吻合。

過往的經驗是今日的助力
李主委過去擔任過經濟部商業司司長。商業司的業務,包括與商業法規相關的管理面,和推動、輔導產業的發展面,因此當時的李司長有許多機會和產業界的基層互動交流,從中瞭解產業文化和思維,掌握企業在行為的背後考量為何。這些經驗讓李主委主掌公平會之後,能夠避免做出與社會脫節的決策,知道法規是否合用或有無窒礙難行之處。在商業司的經驗,成為她推展公平會業務的一大助力。

擔任主委職務的挑戰

李主委提到一位她尊敬的長官講過的話:「沒有挑戰的工作就不是工作」。自前年二月上任至現在已滿兩年,她深刻體認到,在公平會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論述要非常精準。身為交易秩序的執法者,在全球化的時代,除了要知道本國法規,還要跟國際接軌,瞭解各國發展。看到李主委桌上堆積如山的法令規章書籍與相關研究,就讓我們知道勝任這個職務需要下多少功夫。

而論述要精準,也是因為公平會必須對違反法規者施以處罰,因此要經得起行政訴訟的考驗。為了面對這種挑戰,李主委必須關注同仁的在職訓練和專業養成,尤其去年公平會屆齡30周年,許多優秀資深同仁陸續退休,人才接軌也面臨挑戰。另一方面,數位經濟發展快速,出現以前沒有的商業模式,如何讓現行法規適用於推陳出新的交易模式,都是李主委與公平會同仁共同面臨的挑戰。

數位時代來臨,台灣如何面對科技巨擘的崛起

而「國際接軌」與「數位經濟」兩大挑戰,也是當前世界各國重視的議題。近年來為了遏止Meta、Google等科技巨擘壟斷數位市場,歐盟與美國等地政府頻頻出手。公平會也沒有落後於世界趨勢,很早便成立了數位經濟小組,清楚掌握國際數位市場的動態,來因應可能在台灣發生,或者是狀況不同的事件,並研究相關案例與法令的擬定。

去年公平會公布《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在白皮書內就納入了所有數位經濟,包括Meta、Google這些科技巨擘相關的議題,蒐集各國因應作為,包括訴訟及判決,並把台灣的思維、執法方向都編入白皮書。白皮書也翻譯成英文,在國際場合上與各國共同研究討論。

人生所有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公部門一路走來,到今日主掌一個部會,對李主委來說,其實並不在她學生時代的想像之內。李主委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系,系上風氣是以律師或法官為目標。當時的她並未一試錄取,但由於大家都在準備國考,先考上哪個職務就去就業,於是她以公務員的身分踏入了社會。

雖然並非優先的選擇,但李主委現在體會到「人生所有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即使有時候事情不會照規劃走,卻也不見得不好。回頭來看,公務員對她來說也是很好的方向。



公務員的條件

身為一個公部門的主管,李主委認為最適合成為公務員的人格特質是「活潑、敢於承擔、勇於認錯」。她還特別鼓勵年輕的公務員,把握還不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光,勇於嘗試更多任務。公務員是科層體制,不會讓畢業剛進來的年輕人單獨負責,這種「你做錯事不一定是你負責」的機會,是新鮮人應該要好好把握的。

她也提到「創新思維」的重要。對於公務員來說,有時自己創新的一小步就是民眾的一大步。以民眾赴公家機關辦手續為例,假設原本的程序是要民眾影印繳交五份同一資料,但若有承辦者能把規則改成一份,甚至推廣電子申請,對所有人便是一大福音。

拼圖、爬山,主委的休閒嗜好

李主委是個遇到挑戰,反而會感到興奮與使命感的人,不過時間久了,難免也會承擔一些壓力。至於如何抒解壓力,她指著掛滿辦公室內的風景圖與人像,這時我們才注意到,這些全都是拼圖。每拼出一幅就獲得一次的成就感,這就是她公餘時間最大的休閒嗜好與紓壓方式。



另外,李主委也是一位山友,在台灣百岳之中已經挑戰完成了超過30座。藉由爬山,她認識了三五好友,與好友相約聊天或吃吃喝喝,也是紓解繁重的職務壓力方式之一。

給年輕人的話

關於大學生應該如何充實自我,做好踏入社會的準備。李主委認為,能適應社會的新鮮人,不見得是功課很好的人,因此,把功課做好不需要花掉所有大學生涯的時間。她回想自己的大學時代,每天多在背法條,比較少注意國家發生什麼,也不太關切本科以外的事。因此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她更期待大家能多走出去,關切社會更多面向的事。

又因為網路發達,人人每天都對著螢幕,減少了跟真人溝通的機會。有些人學得很多,卻不太說話。因此年輕人應該學習跟人聊天,作朋友。說話是一種藝術,許多人的魅力,不是來自於漂亮,而是因為表達自己意見時散發出的自信與內涵。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不論是從事公職,或者其他工作,充實與人溝通對話的能力,對於每個人的生涯,都會是莫大的助力。這也是李主委對年輕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