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RIN 圖/Pexels
穩定的薪資來源是生活保障
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若預定發薪日沒有收到薪資,保險、房租、信用卡等等,生活開支都需要繳款,如果平時沒有做好財務規劃,遲了一週發薪水就會出問題,我們盡心盡力的工作就是為了一份穩定的薪資溫飽,當老闆遲遲不發薪水,我們該從何來保障自己的工作與權益呢?
理性溝通進行協商
如果公司因為假日順延發薪,按《民法》的規定並未違法,但如果今天公司有突發狀況,遇到困難需要遲發薪水,根據《勞基法》則需要經過個別員工同意,先與員工達成共識。一份穩定的工作得來不易,沒有人想因為敏感問題撕破臉,建議先以理性的態度去了解,確認公司狀況、預定發薪日期,如果能共同渡過危機,相信員工與老闆雙方會有更好的良性效應。
掌握證據以防權益受損
任何事情都要以防萬一,記得將打卡資料、薪資單、假單等等資料進行備份,如果事態演變為需要第三方介入的局面,就需要以證據說話,若更細心一些,在與資方對談時就以錄音來記錄過程,以防對方拖延或不面對問題。
注意提出申訴的期限
基於《勞基法》第14條的要件中登載「勞工得於知悉損害結果之日起,三十日內為之。」意思是,當你發現雇主欠薪,需於30天內提出申訴,並申請「勞資爭議調解」才能向雇主進行追討相關費用,並在3個月內完成調解,萬一勞資爭議調解失敗,後續則會上法院,走訴訟追討的方式。
勞工法庭新制
勞動事件法於2020年1月開始實行,比照日本及德國的勞動法制,以迅速解決爭議、減少勞工訴訟障礙、降低裁判費用、放寬訴訟救助等條例為主旨,讓勞工能以最快的時間完成調解及訴訟,在半年內完成以上程序,盡量避免拖延而影響勞工生計問題,可謂是勞工福音。
健康的勞雇關係
勞雇關係建立在彼此的需求之上,在確認入職前與人資的面談非常重要,從工作內容、福利、薪資、發薪日等等都要明確的定下相關資訊,以防後續引發爭議。若有開放、健康的溝通管道,無論是雇主有無需求,或者勞工有疑問都能先以溝通的方式解決,也無須走上調解或勞工法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