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老闆談升職 做主管前須要想通的事

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不少人會把成為主管一事放入職涯藍圖中,在未登上高位前,對於主管的想像是幹練、一板一眼,只需要指揮部屬做事即可,然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By 加分誌 2023/05/10 00:00:00

文/ANGELA  圖/shutterstock

一位好主管具備的特質 

主管就像是一艘船的掌舵者,要判斷方位,且帶領著全部船員駛過驚濤駭浪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懂得「管事」,更要熟於「做人」。站在公司立場;主管要懂得和部屬同心協力創造更高價值;站在下屬立場,主管要讓部屬們產生信任感,處理事情於情於理都得拿捏好分寸,隨時傾聽反饋與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營造好的團隊氛圍。




如何和老闆談升職

在準備與上司或老闆談論升職前,可以先自我檢視,例如我有值得被升職的價值嗎?許多上班族在閒暇之餘考取技能執照與語言檢定,在升職談論時就是優勢之一,又或是我能幫公司創造什麼價值嗎?在擔任組員時曾經成功完成一項企畫案,訂定好KPI與MBO,並如時完成為公司帶來實質效益。在自我推薦時展示積極與企圖心,但同時也須選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來商談,例如觀察上司當天是否忙碌、心情好壞與否,都會影響成功的機率。




成為主管前要做的努力

持續進修,考取雅思、托福或是其他語言的檢定證照,對於面對國外客戶更能游刃有餘,除了語言外,針對不同職位也有相關的證照,例如人資有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IT產業有CISSP ® (資安系統專家認證);行銷有TIMS等等,在職場上對於升職或加薪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

成為主管前要打的預防針

在職場上常聽到「彼得原理」,所謂彼得原理指的是人因為某些特殊才能或特質,被拔擢到無法勝任的高階職位,例如原本有位業務因成績亮眼,卻被升職成為人資部主管,然而擅長追求業績不一定擅長員工績效評估,在不適用卻居高位的情況下,最後就成為公司的冗員。因此,不論是準備要升職為主管,抑或是身為主管要拔擢下屬時,都應該要考量因才適用這一面。

成功升遷固然高興,但這也是一條荊棘之路的開始,人人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在一頭熱的積極作為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時時站在部屬立場思考,尊重多元意見,讓部屬有錯中學習的機會,才會讓部屬成為團隊的最強後盾,而自己成為備受肯定的主管。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