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要先就業還是繼續進修?這個問題你現在就該想清楚

如果你決定就業,需要有什麼樣的準備?你有那些熱門產業的必備技能嗎?如果想要深造,已經開始準備考試念書了嗎?大學不是任你玩四年,該好好計畫一下了!
By 加分誌 2019/02/13 00:00:00


還有半年就要畢業了,準畢業生的你決定好未來方向嗎?是要繼續深造念研究所?還是離開舒適圈準備就職?以咖啡館為載體,致力於培養青年擁有「創新思考能力」與「創業家精神」的創咖啡,創辦人楊育明認為研究所是大學課程的延續。

「但是現在國內的就業環境,我不會鼓勵年輕人一直追求學位。」他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他進一步表示現代社會變化太快,相對於學歷,很多企業更重視員工在職場上的即戰力與工作態度。他強調如果要繼續深造,要有明確的方向,如果只是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或者是不曉得畢業後要做什麼而去讀研究所,其實只是浪費時間。
 


▲楊育明,32歲時創業,打造創業家交流平台──「創咖啡TRUST CAFÉ」
 

考研,先認真準備資料

曾經以前三名錄取九所研究所,臺、政、清、交四所大學都榜上有名,錄取系所橫跨商管、科技、社會、傳播四大領域的沈芯菱,對於如何準備研究所,特別是跨領域、不同科系的研究所是相當有心得。她認為除了認真準備筆試時所需要的專業課程,面試時要準備的書面資料也不能馬虎。

她自身的經驗是將過去的經歷跟所要報考的系所相互結合。「過去我與農民合作,架設『台灣農產網銷平台』網站,在農產品廣銷這塊有相當的經驗,因此在準備商管研究所,就會著重如何將農產品透過電子商務營運。如果是準備傳播研究所,會著重如何用網路傳播,強調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增加農產品的廣告效益。至於準備社會研究所,會強調人文關懷,從資料中呈現台灣農民的困境。」
 


▲沈芯菱,台灣雲林縣人,出身流動攤販,半工半讀,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學院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校本部三年制學程研讀。


她強調不只是跨領域,就算不同學校的同一科系,著重的面向也會不同。「某些學校重視學術,某些學校著重實務,應該先了解核心價值再去做準備,這是很重要的訓練,而不是一份面試資料到處投,像亂槍打鳥一般。」

不只是研究所的面試準備,她認為職場求職也是一樣,她在推動公益活動時,每次找夥伴時常看到年輕人用同樣一份履歷,丟很多公司職缺,這讓她感覺很沒有誠意。

「做公益時要發想企劃、分配人力以及管理資金,過程中蠻多狀況,研究所學習到商業管理、資金管理等,會有基本的架構,用這些工具去應用,同時也看到其他人是怎麼解決問題。」除了課堂的學習,她認為在研究所階段,也學習到如何獨立思考、分配時間、蒐集資訊、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讀研究所的優點。
 

就業,工作態度最重要

有一次,沈芯菱在台東綠島上看到一群工人,她問他們在做什麼?工人都說:「我在疊磚塊。」表情盡是無奈,直到遇到一位阿伯,阿伯很開心的跟她說:「我在蓋學校。」她在阿伯身上看到了積極的工作態度,這態度為
平淡的工作創造價值。

楊育明也認為工作態度很重要,他發現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職場都得從基層做起,但很多年輕人卻相當瞧不起基層工作。他以服務業為例,指出最基層的工作就是端茶送水,「對大學生來說這是相當簡單的工作,然而很多人連簡單工作都做不好,這就是最大問題。為何不把簡單工作做好?做好了主管自然就會把重要的責任交付給你。」他認為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普遍來說工作態度不佳,抗壓性也不足,而這些問題在念完研究所後,未必會有所改變。

他建議年輕人花個五年時間在職場上好好磨練,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並建立好良好的工作態度,「現在兵役縮短,大學生出社會也才二十三、四歲,五年後也還不到三十歲,還是很年輕,打好基礎後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他說。
 


▲楊育明建議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就算是負責簡單的事情,也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態度
 

畢業後的第三條路

沈芯菱笑說要兼顧課業與工作,感覺很刺激,但相對而言,可以訓練年輕人管理時間與壓力,學到的會更紮實。「當然如果無法兼顧就要取捨,這也是一種學習。」她說。

楊育明則是認為年輕人若大膽,想法創新,其實很適合創業,不過他坦承這是要承受相當高的風險,「常看到的問題是年輕人韌性不足,解決問題的廣度不夠,常遇到問題就雙手一攤,團隊也跟著瓦解。」他表示年輕人在心性上的磨練還要加強,想要創業必須要下很大的苦工。

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或如同沈芯菱、楊育明所建議的在職求學、創業,都可以發現大學畢業後不會只有一條路,只要能夠認清自己的目標,其實有很多選擇都可以去嘗試。過程或許曲曲折折,也或許會不小心走錯路,但年輕就是本錢,走錯了就修正方向,只要不是一直停在原地打轉,任何的嘗試都是一種學習,讓自己一步一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