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歪果?
指農民眼中的「次級品」而非消費者眼中的「次級品」,「歪果」的甜度、果肉等品質都與一般水果沒有太大差異,僅賣相不佳所以不容易被市場接受。
舉鳳梨為例,可能體積過大或過小、擁有多個鳳梨尾、生產過剩等。對於農民而言最不需付出成本的方式就是分送給親友、當作肥料,甚至是全部丟棄。
然而,消費者口中的「次級品」容易讓人聯想到無法食用的層面,於是果嶼提出了「歪果」的新名詞,意即「長的不正的水果」!
農民的心血不一定會被看見,但每一顆水果都值得被珍惜。
「這無法度賣,因為這攏是格外品!」果農拿著手上比較小的水果,語氣無奈的說著:「這些進不了市場的水果被稱為歪果,或格外品。它們可能是外表長斑、表皮太粗、太大或是太小。」
僅因爲它們不符合市場收購的分級品規格,因此被市場排除,成為農民眼中的次級品。而這些難以進入市場的水果,大多時的數量是難以估計的,甚至連農民也不見得有辦法計算清楚。對於農民而言,這些歪果最不需付出成本的方式就是分送給親友、當作肥料,甚至是全部丟棄。
對此,新創團隊「果嶼」提出了《歪果再生計畫》,以「每顆水果都值得被珍惜」為出發點,結合農產加工、影片拍攝、文章撰寫等方式進行「有形與無形價值轉化」,不僅讓消費者認識歪果,也為其創造新的可能性。
果嶼團隊致力於收購歪果,將歪果加工為果乾重新包裝進入市場。此外,果嶼與合作小農間的關係,並不只是上下游交易的薄弱關係,其團隊實地走訪農莊,進行紀錄短片拍攝,希望讓每一塊農地背後的人文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歪果再生計畫 「果嶼」期盼幫助格外品重進入市場
近日,果嶼團隊更發起群眾募資,除期盼將這些被標籤化的水果再生後重新進入市場外,也致力翻轉消費者對於「歪果就是不能吃的水果」之負面印象,為每一顆水果發聲。
果嶼團隊表示,《歪果再生計畫》未來還會舉辦數場教育推廣活動與後續的產地採訪短片拍攝。讓小孩能透過教育活動認識歪果,帶領孩子思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透過產地採訪短片拍攝,讓更多小農人文故事傳遞到人們心中,使影響力能長期延續。
【果嶼 good island 「歪果再生計畫|友善農業推廣」群眾募資計畫】
- 讓農民的心血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 讓每一顆水果可以被更多人珍惜
FlyingV 募資連結: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