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登場常常是新聞的焦點,當大家關注於新的手機有多薄、螢幕有多大、相機功能有多強時,鮮少人問:你原本的手機呢?還可以用嗎?仔細想想,其實很多人換手機,都不是因為手機壞掉,而是手機過時、不夠潮,於是在媒體與廣告的推波助瀾下,進入永無止盡的手機汰換循環,很多好好的手機便淪為廢物。
廢物亦是寶物
新,才是好嗎?廢棄物無法有新的生命嗎?被台灣視為進步典範的歐洲,其實對資源再利用非常重視,相較於台灣,歐洲人比我們更為惜物。
以每個週末在德國柏林圍牆公園登場的跳蚤市場為例,在地人總是摩肩擦踵的在二手鍋碗瓢盆裡尋寶,有的專門到跳蚤市場找家裡的沙發、餐桌、椅子,Herman 就說:「我家的燈飾、沙發、櫃子都來自跳蚤市場,這些二手家具有時間感且不退流行,同時非常實惠。我不用再買新的,造成物資的浪費。」對很多台灣人來說,二手的東西除非是骨董,否則難登大雅之堂;但歐洲跳蚤市場的風行,彰顯著舊的東西不代表沒有價值,物品的生命其實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二手也可以很潮
很多人以為二手的東西不夠潮、廢棄物端不上檯面,但瑞士包包品牌 Freitag 完全顛覆人們想像。 該品牌認為所有的物品都有價值,不該只是一次性消費,所以他們用工廠用過的帆布來做包包,包包的車邊縫線是以遭淘汰的腳踏車內胎製作,至於包包的肩帶則是使用汽車的安全帶⋯⋯,所有的物件都是二手物品再利用。
因為所取得的帆布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沒有一個包包長得一樣,這些「廢棄物」重新組合後,成了歐洲很風行的包包。友人 Tomas 就是 Freitag 品牌的愛用者,他說:「這些用廢棄物重新組合的包包並不便宜,但是消費者就是支持這樣的理念,讓這個公司可以繼續用二手的素材打造耐用又獨特的包包。」親自造訪 Freitag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總部,感觸格外強烈。
Freitag 的總部位在蘇黎世的工業區內,貫徹他們「廢物」再利用理念,整個店鋪是用貨櫃疊起來,落實二手信仰。從一樓細看他們的商品,慢慢的爬到最頂樓,在參觀的過程中即見識到一般人認為的廢物如何變成很潮的商品,貨櫃屋也可以是讓人感動的文創空間。
耐用、有型的 Freitag,其實在近期已經有台灣代理、進入台灣,但讓人納悶的是,他們廢物再利用的理念並沒有跟著商品一起推廣到台灣。台灣的文青們多半只知道他是歐洲的潮牌,卻不清楚 Freitag 掀起了對生活風格的革命。
廢物造就新風景
細想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不必要的浪費,許多人無視於廢棄物越來越多,仍然繼續製造更多的廢物。其實在台灣,也有人注意到「廢物風景」,像是參觀新竹的「春池玻璃」觀光工廠,就會發現這間老字號的玻璃工廠長年以回收的玻璃瓶再創造新的產品,甚至以廢棄玻璃瓶研發防火的建材。
玻璃廠的第二代吳庭安就說:「沒有東西是廢物,只要再利用都是新的風景。」沒有廢物,有的只是我們擅自作廢的心。當惜物、念舊被人嘲弄為太古板時,又如何累積過往所留下的痕跡?每個物品都理應被疼惜與善待,廢物風景其實是蘊含最多故事與感動的風景。

黃麗如
文字工作者。信某個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行旅 70 多國,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FB 與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
首圖|https://unsplash.com/photos/skx1Rn6LW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