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ISA 圖/ Shutterstock
危機成為轉機 疫情中逆勢成長的求職攻略
疫情管制和生活型態的改變,有些產業在這兩年受到重挫,有些產業則順勢成長。正在準備求職的你,如果感覺「工作難找」、「轉職困難」,不妨參考現在最新的產業趨勢、規劃適合自己的求職路徑。

因應防疫政策 產業的改變和能力
嚴謹的防疫政策和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使得許多企業在去年將實體出勤轉為遠距辦公,過往慣用紙本作業,現在人們則更加倚賴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溝通。除此之外,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廠或生產線趁著疫情全面改為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模式,人力需求也大幅減少。兩年內不斷變化的病毒和一波接著一波的疫情高潮,更考驗著各行各業是否有能力快速應對,因此若企業能具備「柔軟快速的應對能力」、「自主管理的主動性」以及「數位轉型能力強弱」的特色, 越有機會能在疫情中逆勢成長。
成長與衰退的產業 未來求職的參考指標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公布「2021 年台灣消費&生活產業 TOP 20 變化排行」,產業出現成長的類別以「運輸物流、 倉儲」、「宅經濟相關產業」、「數位行銷/電商」為前三名,疫情也加快醫療生技產業的發展。2021 年 5 月開始使用網路購物的人大幅增加,因此帶動配送貨物的物流運輸人力需求; 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讓傳播媒體、行銷更重視數位行銷的觸及力,如何提升傳播速度、達成更人性化的科技操作,也加速推動 AI 和 5G 等科技產業;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需求量大增,讓相關醫藥產業比過往發展更快速。

相較之下,受到衝擊的產業則以餐飲、實體娛樂產業、 大眾運輸和觀光旅行業為最嚴重。各國的邊境限制讓海外旅 遊無法執行,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2020 和 2021 年旅行社共 87 家解散、81 家停業,不含導遊和領隊的旅行社從業人員就有 1.1 萬人失去工作,許多導遊和領隊紛紛轉往國內路線或其他產業發展,電影院、KTV、酒吧等實體娛樂類型也在防疫政策的影響下營業額大幅減少。
新鮮人的求職現況 不拘泥反而能蹲低跳高
根據立法院 2021 年 7 月提出的〈疫情衝擊下畢業生就業延緩問題探討〉,指出國內求職市場萎縮、造成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困難狀況,2021 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約 27 萬,調查顯示有 87% 想找工作,但僅約 20% 找到工作,有將近 18 萬 人「畢業即失業」。根據 1111 人力銀行的調查,有 67% 的新鮮人選擇改變生涯規劃,例如降低求職標準、改找短期兼職或選擇第二屬意的工作,另外有約 6% 的畢業生想考公職。
多數新鮮人沒有足夠經濟資源,其中約 40% 的人處於零存款的狀況,平均待業時間只能支撐 2 個月。如果是有經濟壓力的畢業生,建議可以先找穩定或兼職的工作,並且能與自身能力或理想的工作內容有所連結,除了能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也能累積經驗。其實兼職工作的收入不一定比正職人員更差,而且時間安排更有彈性,你也可以同時規劃自我進修或學習課程,讓具備更高的競爭力。
實體面試 v.s. 線上面試 掌握不同場合面試技巧
因應疫情狀況,線上面試成為另一種趨勢,新鮮人需要注意實體面試和線上面試的不同特性,才能把握機會展現自 己。實體面試的優勢在於可以直接面對面互動、感受公司的辦公氛圍、談話和溝通都能表達更清楚;線上面試的好處則在於減少了交通移動的時間,不過直接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對話時,網路速度、光線、鏡頭內呈現的表情會影響面試官的感受,因此在應該先確認整體設備是否可以順利使用,並且在過程中盡可能把握機會展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