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厭女仔? 父權主義衍生的問題

男女在社會、家庭都有各自負擔的部分,女人生理上與男人的不同,使得女人必須承擔天性上的弱勢,但這些天性上的弱勢代表著身為生理女性就別無選擇?
By 加分誌 2023/05/12 00:00:00

文/ERIN 圖/Shutterstock

父權主義的遺毒

父權主義代表著一種支配,男性主導的一個群體結構,傳統社會對於男人擁有的期待與要求,像是身為男性應該要負擔養家的責任、擁有一個體面的家庭、充滿陽剛氣息,由此來決定男性的價值。當現今社會結構改變,普遍青年缺乏資源,男女收入變得相去不遠,甚至許多女性比男性更有能力負擔,部分承擔傳統壓力的男性,在這樣的時代衝擊中變得扭曲,轉而憤世嫉俗。



無法達成標準的憤怒

社會結構的改變使得人們相處模式出現變化,我們不再用同樣的標準去對待女性,但仍有許多男性用傳統價值對待女性的過程中碰壁,或者無法符合這些價值而造成焦慮、憤怒,進而將這些情緒發洩在網路世界,以偏激的態度吸引了厭女族群聚集,產生了許多歧視言論,如「台女」、「破麻」、「母豬」、「ㄈㄈ尺」、「女權自助餐」等。

這樣的偏頗發言,的確會吸引同樣的族群,卻只是負面的取暖方式,而因為仇恨發生的悲劇並未停息,甚至出現了「女人就是打才會聽話」、「女人就是乖乖在家」之類的激烈言語。



「女權」的真諦

過去女性在爭取權利時,並非以對抗男性的態度,而是爭取平等的教育與職業機會,進而延伸出歧視、刻板印象、物化、身體、家務工作的分配等議題。近日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墮胎權,也是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其中一項。



身為女人也會「厭女」?

女性必需要溫柔、犧牲自己照顧他人、擁有家庭、生育孩子,這些觀念並非只限於男性,就算是女性也會有這樣的刻板觀念,部分活在傳統價值中的女人,會將跳脫於傳統的女性視為「壞女人」,以激烈的言語斥責沒有盡到「責任」的人,而這些女性還會為自己出口「教育」沾沾自喜,對於他人的選擇毫無尊重。



我們應該如何尊重彼此

「厭女」文化的產生可以反應於網路流動的時代,而「厭女」意外的深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甚至影響了生活方式,父權主義不再成為主流的現今社會,部分男性依舊背負著傳統價值的期待,當這些期待轉變為壓力,將生活中的挫折、資源不足、受到女性拒絕,轉為憤怒與變相的歧視,性別不應是我們對立的理由,如何跳脫傳統的期待,活出自己的模樣才是真實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