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都是跨域人才!大學生如何「跨」出科系限制?

近年跨領域、斜槓等名詞不斷出現在媒體文章之中,雙主修、輔系在大學中也越加熱門,不過,成為跨領域人才究竟有什麼優勢?又要如何「跨」出那一步?
By 加分誌 2022/11/09 00:00:00

文/LILY   圖/Shutterstock

國際盛事諾貝爾頒獎週剛於10月初落幕,你是否曾好奇過諾貝爾獎得主有什麼共同的突出特質,可以讓我們效仿?隨著得獎者名單揭曉,關於獲獎者的分析也百花齊放,而一切皆指向「跨領域」的重要性。

此外,在2021年諾貝爾獎的網站上,諾貝爾獎外展首席執行長蘿拉‧斯普雷赫曼(Laura Sprechmann)也強調,諾貝爾獎希望鼓勵「對話」、「跨領域的結合」,以及「終身學習」。可見對於知識最高殿堂來說,跨領域學習的能力也相當重要。

為什麼要成為跨領域人才?

在資訊快速流動的現今,擁有跨領域的專長代表著你比競爭者有更多元的能力,除了更容易受到業主青睞,也較可避免面臨被時代洪流汰換掉的窘境。

根據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報告,在疫情催化下,雇主將增加對於人工智慧、機器的依賴,有34%的受訪公司表示未來將透過「技術整合」來擴大員工的勞動效益。到了2025年,8500萬個工作崗位可能會因人機分工的轉變而被取代。

未來雇主也會希望員工能夠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平均來看,受訪公司估計約40% 的員工需要在6個月內或更短的時間進行技能再培訓,94%的企業領導者希望員工在工作中掌握新技能,與2018年的65%相比大幅上升。

也就是說,為了因應更嚴苛的求職條件,擁有更多元的長才,以及快速統合、學習的能力,才可以在未來的求職市場中順風順水。

雙學位、雙主修、輔系樣樣來,大學生如何「跨」出科系限制?

為因應業界需要的多領域人才,大學端也做出改變,除了降低雙輔門檻,開設創新、創意等跨領域學程,並增加與業界交流合作,邀請業師進入高教現場提供實務上的意見,開辦各式工作坊讓學生自由報名,自我增進。

以上都是校園內,便可以取得的跨領域學習資源,只要多多留心,注意報名時程與門檻規定,你也可以無痛練習跨域!此外,網路上也有許多線上學習平台,部分也與大學合作開課,如台大開放式課程、政大磨課師,而此類課程通常相較校內課程更加靈活彈性,可作為探索興趣的管道。

想成為跨域人才,瞭解目前職場熱門的人才取向之外,也別忘了問問自己,對什麼領域抱有好奇心、有意願多加了解,或是自己的優勢領域可以如何延伸,畢竟別人的蜜糖,可能會是你的毒藥,最重要的仍是開拓自己能夠悠遊其中的領域。

額外上課就夠了嗎?跨領域練習最重「輸出」

那麼跨領域究竟要如何開始?又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領域,進而成為業界搶著要的「菁英人才」?

許多人會以為,想成為跨領域人才,只需要多方學習便可以達成,然而這個想法對也不對。善用課外、下班後的空閒時間自主學習,報名線上課程、工作坊,頂多算是多元學習,並無法展現你具有「問題解決」與「綜合批判思考」的能力。

因此,可以多思考如何產出符合跨領域特質的作品,比如結合本科系背景的動畫短片,便可以額外展現出你的程式設計與繪圖能力。此外,大學生也可以參加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學習型社團,如數據分析社、數位設計實驗室等,與同好相互交流、產出滿意的作品,未來也可收錄進履歷,讓你的大學生活錦上添花!

成為跨域人才的必備思維

「跨領域」是一個當代必備的思維,也是一個帶得走的能力,多方學習外也要學以致用。校園、網路上都有許多學習資源,不過要記得跨域是一個過程,不是目的,以興趣、好奇心跨越科系、文憑框架,用對未來的想像串連起屬於你的跨域能力。

世代變動快速,大學時期可以儘早探索,不需要被科系束縛,因為只有你自己瞭解最需要、也最適合你的能力,所以就放寬心胸,大膽跨出那一步吧!

延伸閱讀

翻轉教與學的定義 鬆綁學習框架-專訪 Hahow 好學校品牌副總監 林克玢

斜槓世代!雙主修和輔系優缺點大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