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人到歌手再到人妻,鄧福如:不要懷疑你喜歡做的事情

2010 年在 YouTube 翻唱美國歌手 B.o.B 與 Bruno Mars 合作的歌曲《Nothin' On You》,吸引百萬點擊率並在網路 世界爆紅。鄧福如─阿福在影片中帶著黑框眼鏡及耳罩式耳機,樸素造型加上清亮的嗓音,被媒體譽為「美聲素人歌 手」。順著這股潮流,2011 年阿福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原來如此!!》,正式出道成為歌手。
By 加分誌 2019/03/08 00:00:00

 

與音樂的淵源早,阿福回憶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不同的求學階段也都有著音樂相伴。大學開始玩樂團,開啟了他對創作的渴望,在樂團朋友的引薦下,利用大學畢業前進入唱片公司做幕後工作,更打開他對於音樂製作的專業視野。理想的實踐不僅是生命中的各種巧遇,更是阿福在過去經歷中的選擇與努力,從中找到真實自我。
 

與音樂的淵源

爸爸也熱愛音樂,更喜歡接觸各式各樣的樂器,老家在新竹的阿福就舉例,家中會出現像是客家八音這類的傳統樂器,而喜好廣泛的爸爸也有接觸像鋼琴及電吉他等西洋樂器。從小耳濡目染,讓阿福也對這些樂器有很大的好奇心,時常摸索、接觸這些樂器,培養他對音樂的興趣,也更加了解不同樂器的屬性與音色。不過中途因為一些小插曲,讓阿福暫時中斷了對這些樂器的探索:「有一次就是我去摸那個電吉他,它的弦已經很舊了,所以有一次我在摸索的時候,那個弦『啪』一聲的斷掉,彈到我手上,我手就是一條血條,有一段時間沒有碰那些樂器。」

直到上了高中,開始參加管弦樂團,才讓阿福重新拾起演奏樂器的機會。過去只是摸摸爸爸的樂器,自己探索樂器,感受音樂的樣貌,到了高中開始接觸管弦樂,演奏的樂器是黑管,從模仿經典樂曲學習音樂的技巧。阿福形容每個階段接觸的東西都不太一樣,但自己就是很愛亂玩音樂。

「我覺得那個過程我就是在找,每個樂器做出來的屬性都不一樣。比如說你可能彈琵琶,琵琶的音色會做出很東方古典的感覺,吉他或者是黑管的音色可能會產生順柔的氛圍。我覺得那些時候就是在摸索音樂是怎麼一回事。」而這些多方嘗試的經驗,也成為阿福日後重要的創作能量和多方嘗試的基礎。
 


 

走上專業音樂路

大學開始參加熱音相關的社團,認識很多玩音樂的朋友,一起組樂團,也開啟阿福對創作的欲望。回憶起這段時光,阿福認為這是他創作能量的開展:「組成樂團,大家會有一些對自己領域或專長上的想法。所以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東西,我覺得那一段過程讓我對音樂這件事情突然變得很多靈感。以前就學的那段時光,接觸音樂、樂器的這些過程,過去對音樂的這些感受,在玩樂團這個機緣之後,全部轉化成靈感浮現。」

同樣因為樂團的關係,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輾轉認識了唱片公司的製作人,同時也是阿福首張專輯的製作人─何官錠,並在朋友的引薦下,在大三、大四的時期,進入唱片公司做幕後工作。過去樂團獨立製作的作品都比較 rough,正式進入唱片公司有設備、有資源,發現跟過去創造音樂的過程完全是另一回事,也是他學習將音樂化為專業的重要轉折。阿福說:「我以前完全沒有想到音樂可以這樣玩。」

在錄音室中不只有現場演奏的樂器,還會加入許多電子合成器,或是不同軌的合聲,阿福形容:「就是很像在畫陰影,把一個蘋果畫得更有層次、更有景深。」除此之外,阿福自白以前自己不是一個喜歡寫文字的人,想表達事情更多時候喜歡花時間說,或是用畫圖來記錄,但進到唱片公司也嘗試寫詞,也才了解到作詞很多時候還要思考到押韻或字數等技術問題。「那一段過程都在研究一首完整、專業的歌要怎麼完成。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挑戰,就是打開一扇門發現原來可以這樣,然後再開一扇門還可以那樣。一直到最後都有很多讓我很驚喜的事情,又有不同的思維不斷進入,所以在那段過程一直都是覺得很開心、很快樂的。」

在出唱片之前,有一個難得的機會,是在張清芳的演唱會擔任和聲,阿福描述這段經驗,還是能從他的語氣中感受到當時的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站上小巨蛋這個很大的舞台,我還是個路人,對我來說是蠻震撼的初體驗。我只是站在一個邊角的位子,但在視覺上看起來台下有這麼多人,從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很享受舞台,可是又對舞台有點恐懼的情緒。」
 


 

對舞台的愛與恐懼

從興趣變成專業,再踏上歌手之路,阿福提到過去只是作為觀眾,單純舞台上的表演,歌曲好聽、歌手歌唱功力,並不會花費太多心思注意細節,他說明:「我們只會概括整個表演的感覺。」正式成為歌手,阿福對於表演的想法與態度與過去不太相同:「我辦第一場音樂會的時候,突然驚覺說:『哇!我今天好像真的不是寫一首好聽的歌,或是把歌唱好就沒事了。』還要照顧到很多視覺的東西,或者是現場的聽覺,比較專業技術上的東西。」

自認自己比較慢熟,過去做音樂也屬於自嗨型,成為歌手後首先要克服的困難就是面對陌生人及舞台的恐懼。「當了歌手之後就是要面面俱到很多事情,開始學會跟各式各樣的人相處。有時候站在舞台上表演,底下的人全部都是陌生人,要怎麼把想說的故事唱給大家聽。」這是阿福成為歌手的第一個功課,因為與本身個性衝突,阿福坦言剛開始那段時間蠻難熬的。「其實我很羨慕有些人天生適合活在舞台上,他在舞台上可以大方的做一些事,或者說出他心裡非常直白的話。但我一直都是比較小心翼翼的,所以在上台前需要比較多時間心理建設。」阿福也坦言即便到現在仍會害怕舞台,上台前總需要一段緩衝期。

但正如同他在小巨蛋的初體驗,對於舞台是一種既享受又恐懼的感覺:「去習慣這個過程之後,很多時候其實是享受它的。上台之前很緊張,可是感受到台下的 feedback,或是因為舞台的感覺、音場很好,在那個當下情緒很投入在音樂裡面,有時候還是會唱到起雞皮疙瘩。」進入音樂的情緒,以及演唱的狀態,帶來單純的快樂,正是舞台帶給阿福的最大魅力。
 


 

關於創作

從小就習慣多方嘗試不同的音樂類型,並在生活中汲取經驗與靈感,都為阿福日常創作提供能源。「我覺得以前接觸過的元素或者是不同風格的樂器,都有增加我在創作上想法。比如說電子是比較西方的聽覺,可能會想跟比較東方古典的二胡結合。對我而言這些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我做菜的時候會這樣,自己亂加醬料,你嘗試了才會知道這個東西好不好吃。」阿福還分享,看電影在創作上提供許多靈感:「電影有它設定的年代,裡面的視覺很強烈,配樂也塑造出那麼氛圍,自然看完之後就會很有共鳴,之後自己就會開始有一些樂句出來。」

歌曲大多是比較勵志、正向的,談到對於創作的理念,阿福希望自己的音樂是可以撫慰人心的:「曾經我在低落的時候,也是透過音樂找到自己正面的型態。在悲傷的時候聽到一首輕快的歌,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煩燥,但如果那首歌夠好聽,心情會開始輕鬆起來,那種很沮喪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我很希望我的音樂可以帶給大家這樣的感覺,希望大家聽到我的作品是可以增加跟自己對話的空間,或是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自己遇到的阻礙。」

知道自己的歌曲能夠發揮影響力,是阿福持續創作的動力:「有一個歌迷曾經告訴我,他有一次是真的要想不開,突然聽到我的歌,開始對我的歌產生興趣。我不知道他在聽歌的過程得到了養分,或許覺得想要追隨,或對人生又產生希望,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開心的。還有另一點,就是一些因為我的歌曲而相遇的情侶,或是成為很好的朋友。覺得音樂這件事情真的可以串起陌生人之間的感情,或是我跟其他陌生人的感情,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吸引人、很有魅力的事。」
 


 

在自由的時光中確立初心

回憶起奠定自己音樂道路的重要時刻,除了阿福頗有體悟地說道:「時間真的過很快,真的是轉眼間。我覺得好像前一陣子還在跟團員們,很努力地在玩音樂、練肖話。但是一轉眼我現在就已經準備要當人妻了。大學時光相對以前的就學過程自由,但那個自由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自制。你可能會花很多時間跟朋友膩在一起,或者是花很多時間談一段戀愛,這都是大家的取捨,很希望大家是可以好好去活那一段大學時光,不要虛度它。」言談間順便偷渡了最近的婚訊,

順勢詢問最近的工作計劃,阿福表示一直持續在累積自己的創作,希望很快能夠帶來新作品讓大家欣賞,也會常在校園表演中與大家相見。大學時期就全心投入自己喜歡的領域,在過程中是否遇到什麼阻礙,又是如何找到真實自我,阿福也分享了他的經驗。

大學開始投入大量的心力跟時間在做音樂,阿福坦承其實那時候有些分身乏術,無暇顧及課業,很多科目被當掉,又不敢讓家人知道。阿福提到因為父母比較傳統,以學生身分來說,課業永遠都是第一順位,所以當時其實是偷偷在玩音樂,擔心自己的興趣會被阻止。

「現在長大之後我覺得他們也沒有錯,在當時我們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再溝通,不過他們現在也很支持我。可能很多人的家庭會遇到相同的事情,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但別人可能不認同,心裡會有動搖。但是你心裡就是很喜歡這件事的時候就不要懷疑,不要懷疑自己的那個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