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系的畢業生,發明出利用蚯蚓吃廚餘的廚餘回收器

想像一台居家廚餘處理器,不用插電就可以處理廚餘,更可以製造出肥沃土壤,用來種植你愛吃的蔬菜或是水果,它的名字是 BIOVESSEL,而且它不存在於未來,只要動動手指,在網路上就買得到。
By 加分誌 2018/09/01 00:00:00


發明 BIOVESSEL 的是新創團隊 BIONICRAFT,創辦人趙晟翔畢業於建築設計科系,然而他與環保的緣分,從大學的畢業製作就已經開始。
 

從畢業設計開始與環保結緣

當時,他發現從物質被生產、消費,到銷毀、回到自然這整個循環圈裡面,物質銷毀這個步驟需要非常久的時間,而大部分的東西甚至只是運到掩埋場或焚化廠,並沒有事先妥善處理、分解過,因此決定針對物質銷毀這件事情做研究。他走訪了全台許多的掩埋場和焚化爐,最後,一個契機讓他選定台北市的內湖垃圾山當畢業設計的基地。

「那時候台北市正好實施了把內湖垃圾山變成公園的政策,他們想用 1-2 年那麼短的時間,把它變回原本的樣子,我那時候就覺得這件事情不太可能,所以我其實有點在批判這件事情。」他說。

內湖垃圾山旁緊鄰著基隆河,而掩埋許久的垃圾,以快速的方式清運,只會對環境造成更多傷害,更遑論挖出來的垃圾,很多只是拿到新北市的另一座垃圾場再掩埋。「因此我決定做一個計劃,把內湖掩埋場變成一個環境的機器,用很多生態的方法,處理垃圾山造成的環境問題。」

畢業後,趙晟翔暫時擱下了這個計畫與想法,進入了運用廢材再創新的「小智研發」新創工作。在小智研發,他們研發各種創新材,並利用廢材製成的創新材料,協助 NIKE、可口可樂做建築空間上的運用。但在工作了 2、3 年後,趙晟翔卻發覺自己始終在想一件事,就是他當初畢業設計的計畫與想法,能不能真的在他的事業上實踐。

因此,2016 年時,他毅然決然地遞出辭呈,離開了小智研發,自行創業,以畢業設計時想到的有機生態分解為基礎,開始研發能夠以生態分解垃圾的創意發明。
 

去中央化概念 蚯蚓變身環保小幫手

台中市政府的「餘樂園」,給了趙晟翔一個啟發。「我覺得那地方做得很好,他們那邊就是在處理台中市大部分的廚餘,但是我們相信的是,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決廚餘這個問題。」趙晟翔提到,廚餘裡面其實有 90% 都是水,而在處理廚餘的過程中,最耗費成本的是運輸費用,「更不用說你載著那些廚餘,其實就只是在運水,我們覺得這是很荒謬的事情。」

因此,他們提出了一個「去集中化」的想法,在每個人的家裡面,就把廚餘直接回收,不用再浪費多餘的成本將廚餘集中起來。

趙晟翔從以前做過的蚯蚓實驗開始下手。他買來許多蚯蚓,養在蚯蚓養殖箱裡面進行實驗。但在實驗時卻遇到許多問題。

「那時候就搞的亂七八糟,因為很多養殖箱其實設計不是很好,你在家裡養那些蚯蚓,它們不喜歡那個環境就會逃出來亂跑,所以我就在家裡抓那些蚯蚓。」但這也讓他想到,或許他可以改進蚯蚓養殖箱,讓蚯蚓養殖箱可以養殖蚯蚓處理廚餘,成為大家也願意使用的設計。他找來景觀設計、生物學家等相關領域的朋友,正式組成 Bionicraft 開始進行 Biovessel 的研發。
 


▲紅蚯蚓在容器內就會把廚餘吃掉,排放出來的糞便就成了具有高度營養的有機肥料


在確認 Biovessel 的雛型之後,Bionicraft 決定將它放上集資平台 Kickstarter 測試大眾的反應。他們也找來了台灣團隊「貝殼放大」協助募資。意外的,Biovessel 在短短 1-2 周內達到了六萬美金,比預期的金額整整多出了兩倍,但他們也遇到了許多新創產品會遇到的問題。
 

TA 瞄準全球 Biovessel 走向國際

他們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研發出了一個讓蚯蚓宜居的形狀,但在設計完成後,他們在研究製程時遇到問題。「因為這個形狀很奇特,體積又不小,要找到適合可以做出這產品的製程是很麻煩的,但是我剛好在前一份工作也有做一些材料、工業產品的開發,所以我對類似製程有涉獵,最後找到了一個蠻特殊的製程方式叫吹模。」

吹模,顧名思義就是用一根管子吹出空氣以填滿整個模具並進行塑形,但也因為塑膠吹模容易造成冷縮,產品的良率變得難以控制,造成出貨延期。「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原本預計隔年 2-3 月出貨,但我們 delay 了,因為廠商一直達不到我們要求的良率。」面對滿心期待的贊助者,Bionicraft 決定誠實的告訴他們 Biovessel 會延後出貨。

而令趙晟翔非常感動的是,贊助者們不但沒有抱怨,甚至反過來鼓勵他們。「我覺得這算是危機變轉機,也讓我了解到創新團隊面對 backer 時,應該要有信用且誠實。」而 Biovessel 最後也達成了最初設定的目標。「我們真的很幸運,遇到台灣很多廠商,願意去幫助新創團隊嘗試新東西的產品。」
 


▲Biovessel ─不插電居家廚餘處理器


最終完成的 Biovessel,外觀上的每條曲線,都是依據蚯蚓生長習性的畏光性、生長密度、民眾使用習慣、設計上的考量等綜合問題做出演算法而得的,讓整個生物運作的循環鏈能夠達到最佳效能。

而在使用習慣上,他們把目標放在全球,Biovessel 只能處理果皮、菜葉、等生廚餘,這樣的特性相當符合歐美地區的飲食習慣。「我們有 3 分之 2 的 Backer 與購買者都是來自北美與歐洲,因為亞洲食物比較重油、重鹹,美國和歐洲就比較喜歡生菜沙拉等少調味的料理。」
 

廚餘做的盆栽、車子就是空氣清淨機

談起對於團隊未來的期許,趙晟翔說,他們會繼續堅持研發各種可以利用自然有機的方式,處理各種污染、垃圾的方式與設計。例如九月份即將上市的盆栽 Alphapot。

利用廚餘做成 Alphapot,不僅是 100% 的天然可分解有機材料,還利用了簡單的虹吸效應,只要將水儲存在盆栽的一角,就可以透過吸水繩灌溉盆栽內的植物,不需要天天澆水。而特殊的模組化設計,更可以讓每個 Alphapot 盆栽都可以相互組合。
 


▲Alphapot 盆栽由 100% 天然可分解、日常生活被丟棄的廚餘材料製成


「我們一直在嘗試很多各種不同的可能,像比如說我們的辦公室其實才剛搬來 Audi 創速中心,就是因為上個月參加了 Audi Innovation Award 比賽。」在比賽中,Bionicraft 維持一貫的理念,提出了「mobile purifier」的想法,以自然的方法,讓汽車不僅只是減少碳排放量,更是淨化都市空氣的媒介。

「空氣清淨機需要運轉,就是因為需要把空氣吸進來再排放出去,而車子本身就是個很大的抽風機,它會有大量的空氣進來,所以我們研究如何把生物膜一層一層的放到汽車的撞風口,讓髒空氣吸進來之後,變成乾淨的空氣出去,等於車子本身就是一台移動式空氣清淨機。」看著 Bionicraft 規畫著未來的熱忱,讓人對環保創新的未來,充滿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