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實習企劃。」印花樂員工陳沐慈笑著說,上屆印花樂是讓實習生去採訪公司的員工,透過他們的角度向外界介紹印花樂,而這次的實習計畫「尋找印花樂下一個十年的小樹苗」,印花樂則是將實習生分派到各部門學習,學得實務方面的經驗,再從過程中找尋未來適合的工作夥伴。


▲印花樂大稻埕本店
課堂外的實作,綻放印花光芒
「我的系算是跨領域的,從保存修復到博物館管理、 藝術和文化行政,還有像印花樂這種文化行銷跟文創開發設計。在大學期間慢慢摸索後,發現自己比較喜歡文創。」 今年剛從雲林科技大學畢業的張安羽說,她和多數的畢業生一樣,對於未來感到迷網不安,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什麼職業適合自己,所以打算透過實習去認識內心真正的想法,因為畢業專題和絹印相關,再加上喜歡和人互動,她選擇在印花樂的課程部實習,教導客人學習絹印。

在行銷部實習的林善螢是來自澳門的僑生,就讀輔大廣告系、雙主修哲學系,主要負責寫文案,問起為何選擇印花樂實習,她說:「很喜歡印花樂!因為它是一個可以體現台灣本土價值的品牌。」印花樂會帶實習生實地走進大稻埕,認識它的文化、發展和原由,強調與地區的聯結,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商品的製程為例,印花樂會找當地的公司合作,或是找八八風災受災戶組成的團體代工,把製程留在台灣。

就讀工業設計系的賴俞安是張安羽的同校學妹,但他們在來印花樂之前,並不認識彼此。賴俞安因為母親會用縫紉機做床罩、沙發套,她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做些小禮物送給朋友,開啟了日後做布包的興趣,憑著熟練縫紉機,賴俞安在印花樂學習開發商品版型和打樣,從課堂上學到的製程到實際操作,每個細節都讓她重新上了一次課。
挫折是一次次新挑戰,享受創作樂趣
談起實習中的挫折時,女孩們的臉上都呈現出疑惑的表情。「與其說是挫折,我認為更像是挑戰。」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的林匯芳說,在進入印花樂之前,沒有嘗試過網站、印花布的限定條件設計,初期她只能面對電腦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好在設計部同事給予明確清楚的建議,「這份挑戰對我而言,並不會打擊信心,反而是增加自信。」林匯芳靦腆地笑著說,其他實習生則微笑點頭贊同。
張安羽接著說道:「對對對!像是我前陣子調錯絹印的顏料,帶領我的姊姊非但沒有罵我,而是教我如何補救,如果無法補救,還可以當另外一種顏色販售。」在印花樂,沒有挫折,只有一次次新的挑戰。


▲在印花樂販售的商品,實習生們也有參與製程
「在印花樂實習,填補了對未來職場想像的空白。」 是她們這兩個月實習下來最完美的註解。實習生們在印花樂學習,慢慢茁壯,就像「小樹苗」一樣,會漸漸深根,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上,綻放自己的色彩。來自各地的她們,有不同的背景、科系,卻都有著共通點──「喜歡印花樂」,辦公室裡不時傳出對新商品誕生的歡呼聲,空氣中瀰漫著快樂自由的上班氣氛,大家都一樣,熱愛印花樂,享受印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