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圍棋社創立於民國六零年代,1998 年曾因社員不足而廢社,復社至今約 18 個年頭。目前清大圍棋社約有 20 隔週輪番授課,以分析棋局、變化棋型模擬與社員小型循環賽等方式由淺至深地扎實訓練,奠定社員們在下棋時的判斷、思考與邏輯能力,社課以外的空閒時間,社員們更是經常私下相互切磋,增進自身棋藝。
談起清大圍棋社的特別之處,林曉彤笑著說:「我們的前校長也很熱愛圍棋。」沈君山是清華大學的前任校長,同時也是一位圍棋業餘六段棋士,校園內以圍棋意象打造的公共藝術「奕園」便是他的發想。而這股為圍棋所著迷的風氣更與清大提出的特殊選才「拾穗計畫」結合,除了成績好壞以外,棋藝高深與否也成為進入清大的關鍵依據。
今年三月二日至四日是清大與交大圍棋社間重要的年度校際競賽,特別的是本次比賽前首次舉辦的「人機圍棋對奕賽」,由清大圍棋社職業棋士王元均對上交大吳毅成教授團隊所開發的 CGI 圍棋程式,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棋藝對決在棋界引起熱烈討論。而即將到來,由社員王元均連續衛冕的天元職業賽更是清大圍棋社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關於圍棋社的未來發展,林曉彤拋開社團過去輝煌的戰績,希望能盡己所能讓更多對圍棋有興趣的人接觸圍棋,精進社員們的棋力程度,縮減團隊內的實力斷層,並協助更多社員能參與正式比賽以及通過段位審核。
林曉彤說,社員們大多都是從小開始接觸圍棋,雖然求學過程中或多或少曾經停止增進自己的棋藝,但在清大圍棋社裡,大家都能重新找回對下棋的熱情。
對這群沉迷於黑白棋子間年輕卻沉穩的靈魂而言,下棋,是心智和腦力的抗爭。在千百萬種變化的棋局裡,每走一步都需要無數次的計算與推演,無論未來會遭遇何等困境,面對挑戰,他們始終選擇沉著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