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後悔到憂鬱上身?「懂得後悔」才是成功思維保證

人生就是不斷地在做選擇,我們所有人的肩上都背負著堆積如山的選項。你後悔自己未曾辭去打工到國外留學嗎?或是當時後悔沒有向心儀的對象吐露真心?還是就連昨天買了黑色而不是藍色的筆記本也感到後悔?當所累積的後悔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憂鬱可能會排山倒海地向你襲來,但是當我們懂得好好運用後悔時,會發現遇到挫折後獲得的價值其實更為珍貴。
By 加分誌 2023/12/29 00:00:00

文/KK   圖/Shutterstock

我們每天都在後悔?到底什麼是後悔

  後悔屬於一種在心中提出不同結果和假設的「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是對於過去所做的決定感到不滿引發的負面情緒,往往聚焦於過去並伴隨著自責、沮喪以及厭惡的情緒。而後悔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悔恨自己當時沒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包括做出行動的後悔以及未做出行動的後悔。然而做出行動的後悔較容易有後續修補的行為,未做出行動的後悔通常沒有補救機會。

「要是當時沒有…」做出行動的後悔


英國演員艾迪瑞德曼 Eddie Redmayne 因輿論壓力後悔接拍電影《丹麥女孩》。

  由於衝動而購買了自己根本不想要的物品;沖昏頭加入健身房會員卻從來沒有去過;或是因為情緒不穩和家人大吵一架導致多年不見。這些因為實際做出行動,後續結果不盡人意的後悔情緒,都可以被視為是「做出行動的後悔」。然而買錯東西可以退貨、健身房會員可以取消,和家人之間的芥蒂雖然需要時間修補,但是只要花點心力去改變,其實就能消除內心的後悔。

「要是當時有…」未做出行動的後悔


英國樂團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 Paul McCartney(右),後悔未曾向被槍殺的約翰藍儂John Lennon(左)說過愛。

  因為當時未做出行動,導致自己錯過原本擁有的機會,這種情況的後悔則被視為是「未做出行動的後悔」。例如在促銷時忍住不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在活動結束之後才怨嘆當時沒有買;因為家人給予的壓力選擇了被期望選擇的科系,畢業後才懊悔當時沒有念自己最有熱忱的領域;或是直到父母親過世之後,才含著淚怨恨自己未曾說出愛。未做出行動的後悔通常伴隨著時效性,直到來不及才會爆發後悔的情緒,這種無法修補的狀況,需要更深入的轉念思維才能真正解決。

無限自責循環 持續後悔恐引發憂鬱



  後悔可能會對生理造成負面影響,包括肌肉緊繃、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頭痛、肌肉痠痛以及關節疼痛。同時在心理也會引起負面反應,包括自尊低落、無助感,甚至會導向焦慮症以及憂鬱症。由於所做選擇導致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若是後悔的情緒沒有管道可供抒發,可能會陷入無限自責的焦慮循環中,或是因持續不斷地後悔各種選擇而潛入憂鬱陰影之中。

不後悔才是王道?後悔的好處更關鍵


美國女演員潔達蘋姬史密斯 Jada Pinkett-Smith 曾說過「我有悔恨,但我從不後悔」。

  後悔看似百害無一利,現今社會也正興盛著「不後悔」的人生哲學,試圖不做出任何會讓自己後悔的決策。然而後悔所帶來的好處其實對於自我成長更為關鍵,當我們從後悔中學會反思,所獲得的價值更是難能可貴。

  當你後悔買錯筆記本的顏色,你可以意識到自己更喜歡什麼;當你選錯自己想念的科系,你還是可以花時間去鑽研自己熱衷的領域,同時擁有選對科系的那個自己所沒能擁有的能力;當你來不及和所愛的家人示愛,你仍然有機會可以去愛還在身邊的家人。我們能從後悔當中培養接受挫折後的韌性,也能將後悔視為正向改變的催化劑,最重要的是我們會更懂得活在當下,因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好與壞,實際上都造就了此刻的自己。

馬上轉念太難?用「認知重構」調適心態



  不過當然不是一時之間就能馬上學會轉念的思維,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技巧,來學習往後可以如何應對後悔,以下三種方法為心理學「認知重構」的概念,能夠幫助我們以更積極的方式去改變現況。

自我接納:
首先正視內心的感受,理解自己一直在改變和成長,進而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其實並不是由每個錯誤選擇所定義的。

原諒自己:
進一步去挖掘內心的感受,嘗試找出心中的憤怒和失望是從何而生,接著善待寬恕自己,給予自身機會去發掘成長後的自己。

採取行動:
把後悔的決策當作一個經驗,去反思能從中學到什麼,下次能怎麼做會更好,這讓往後每一次遇到的後悔,都能造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