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當道,帶手機和行動電源就能過一天的年代

早上起床準備出門上課,走進便利商店抓了麵包和咖啡當早餐,結帳時選擇LINE Pay結帳,直接從數位帳戶扣款。搭捷運時,用綁定悠遊卡的手機靠近感應就能輕鬆搭車。午餐和同學一起吃飯,飯後利用手機的銀行帳戶APP直接和同學分帳。 下午打算買一杯手搖飲再去上課,身上零錢不夠也不用著急,點開街口支付掃描QR code就能解決。傍晚去全聯買菜準備煮飯,PXPay不僅能累積會員點數,綁定金融卡後還能直接扣款。買完菜騎乘共享機車回家,手機APP可以直接定位機車位置,還能發動機車和還車,直接從綁定的信用卡付款。晚上回家點開購物網站,下單結帳時直接線上輸入信用卡號完成付款,接下來只需等著配送。這樣的一天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成為稀鬆平常的日常景象。
By 加分誌 2021/02/05 12:00:00

/ShutterStock

出門必帶三神器的變化:手機、行動電源、充電線

記得每次出門前都會再三檢查自己的物品是否帶齊,養成的口頭禪是「手機、錢包、鑰匙」,其他東西沒帶不要緊,這三項東西要是少了一項,可能進不了家門、無法與人聯絡,不然就是沒辦法付錢。

現在,沒帶家門鑰匙可以打電話請人幫忙、沒帶錢包可以用手機感應付款,但手機不能使用,讓人彷彿與全世界斷了聯繫,於是行動電源和充電線也成為包包內的必帶物品,大眾運輸交通設施內的充電站隨處可見,甚至在共享經濟的擴張下,行動電源也可以共享了,沒帶錢包或鑰匙,反而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行動支付方式百百種,認識什麼是行動支付?

曾經聽過在中國工作的人說:「中國的行動支付已經方便到沒有人願意拿現金,就算想用現金付款還可能被拒絕,而且每間店一定會提供一項服務:充電,讓你沒有藉口說手機沒電無法付錢。」可見行動支付必然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最新話題。

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在不需使用現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使用行動裝置支付各項服務或數位及實體商品的費用。根據支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

  • • 近場通訊(NFC):消費者使用配備有智慧卡的行動電話,並置於感應器模組前進行付款。常見的有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等。
  • • QR code掃描支付:將交易及付款資訊儲存於正方形的二維條碼,藉由條碼掃描與交易系統連結進行付款。包含Line Pay、街口支付等
  • • 行動網路支付(WAP):消費者透過網頁或額外下載並安裝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來進行支付,例如各家銀行開發的App、購物網站的線上結帳。

支付的管道可以分為「連結」銀行帳戶、信用卡,或是由實體帳戶「儲值、轉帳到電子帳戶」;若從金錢的移轉階層來區分,則包含「付款方直接轉移至收款方」和「由第三方代收代付」。

減少接觸成為日常,疫情帶起的行動支付浪潮

十年前智慧型手機才剛開始參與我們的生活,大家對於觸控型介面仍然感到新奇;五年前台灣的行動支付才正準備起飛,大多數人依然習慣使用現金、信用卡付款。直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減少與人的接觸,店家反而積極推廣行動支付,連帶興起會員制綁定、自動儲存電子發票等,數位化變得更加普及。

現代人與手機親密接觸的時間幾乎是24/7(無時無刻),無論是清醒或睡眠時,手機與人幾乎合為一體,人們對金錢的想像不再需要靠一張薄薄的紙或幾個金屬圓幣,顯示在你銀行帳戶裡的數字才是真實的價值,先不論實體與數位支付之間的優與劣,行動支付在不遠的未來,必定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